恰好,也是一個夏夜。宮中燈影斑駁,螢蟲如星,清夜如水。
儺神巫師作法,曾經逝去的佳人姍姍來遲,卻倩影翩翩。
名叫劉徹的大男人看了,似曾相識的感覺湧上心頭,心生憂傷的喜悅,不禁作詩道:
「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
大男人明知是假的,可是他的心卻得到很大安慰。
唉,這真是一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啊。
那麼,大男人真的會喜歡假扮逝者的「影子」嗎?
當然不是。
大男人喜歡的,仍然是李夫人,愛屋及「影」。他愛李夫人,所以才會期待影子的出現。
哪怕影子是假的。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替代心理」。
華夏的傳統文化,就好比李夫人本尊。
日本文化,就好比巫師作法招魂來的「李夫人」,也就是影子,替代物。
大男人「喜歡」替代者,僅僅是因為替代者和李夫人有些相似罷了。
說回當下。
這些逝去的傳統文化,早已經成為共同的東方審美元素,沉澱入東亞民族的審美基因,和西方審美分庭抗禮!
日本文化或許只是表象,更深層次的,應該是東方元素。
武斷的否定部分中國人對日本文化的喜愛,其實太過於簡單,這種否定對象,深層次的表象或許恰恰是值得肯定的。
漢服還沒有流行時,我曾經問一個同學,為何要買韓服。
她回答:因為像古裝劇中的漢服啊,感覺很漂亮。
聽她的回答,分析她的心理,就不是單純哈韓那麼簡單了。
她喜歡的可能是逝去的漢服,問題是漢服很少賣,沒流行時也不敢穿。
而韓服像漢服,傳承自漢服,是漢服的分支。
和服其實也是漢服的分支。有變化,但變化不大,主要形制沒變。
所以服飾文化史上,學者們將韓服和服都歸於「東亞儒家服飾圈」,這等於是承認了,韓服和和服其實是漢服的分支。
可是有什麼辦法呢?
傳承華夏古典文化最好的,恰恰就是日韓,而不是當今的中國。
你自己丟掉了,或者被異族野蠻的毀掉了,沒了,斷了。
所以變得不再自信。
人家雖然從你這裡學的,也有差別,可人家畢竟還有,還在,還像。
不是曾經所愛的人,卻像是曾經所愛的人。或者說,是所愛之人的女兒。
那麼,有些別樣的「畸戀」,是不是不足為奇,情有可原?
我相信,哈日文化群體中,這種心理的人是多數,真正的媚日舔狗不是主流。
就像有個網友說的那樣:「笑話,我會真喜歡日本?我喜歡的明明是大唐。」
再說說夏日祭。
為何很多愛中國的,恨日本的人,仍然要去參加夏日祭?
還是同理。
因為這個夏日祭,源於中國古代四季社祭中的『夏社祭』!
伱看,夏日祭,夏社祭,雖然差了一個字,但祭祀對象一樣,都是祭祀社神,儀式差不多。
日本學中國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
櫻花,茶道,書道,建築,律令制,服飾,文字,音樂,節日,禮儀,包括他們引以為傲的劍道,哪個不是學古代中國?
簡直就是全方位的學。
更要命的,他們偏偏保存的還不錯。雖然有了自己的特色,但變化不大,仍然能一眼看出傳承關係,本質上還是一系。
中國古代的「社祭」,也是日本神社文化的來源。所以日本很多廟宇叫「神社」,就是取之中國古代的「社祭」。
中國古代的夏社祭,不但官方要舉辦,民間更是熱鬧。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twm.888b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