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半導體產業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環,中國在光刻機領域已經被卡脖子卡了近半個世紀了。
因為光科技技術遲遲無法突破,導致下游產業鏈上的存儲器、處理器等高端晶片,90%都要依賴進口。
2017年~2018年,中國晶片的進口金額都突破了3000億美元,達到3100億美元。
2019年~2021年,因為行業周期輪迴下跌,進口金額雖然有所下降,但是每年平均依然保持在2800億美元左右。
按照現在的匯率,接近2萬億人民幣。
一筆難以想像的天文數字。
要知道2021年,中國石油進口總額也不過才1.7萬億人民幣。
正因為如此,在聽說星海科技已經掌握了全套的技術以及製備工藝後,賀婷博又怎麼能不激動興奮?
如果10nm的晶片能全部實現國產,並且能出口創匯的話,以中國製造的速度,以後全球中低端晶片市場根本沒有美日韓三家什麼事。
就在賀婷博無比興奮之時,陳序趁勢說道:「我正打算投資建設集成電路存儲器產業基地,想問問你們華威,要不要一塊搞?」
這種級別的產業基地投資非常龐大,起碼要500~1000億人民幣左右。
星海科技及旗下公司雖然這兩年搞了不少錢,但是開銷也大,科研、教育以及各種產業鏈布局等等,每一樣都在快速燃燒著rmb。
所以最近要悠著點,不能再像之前那樣「大干快上」。
話又說回來了,不同於翻譯軟體和生物角膜,晶片產業關係重大的,星海科技吃獨食不好,讓國內資本及國家參與進來才能更好的發展。
賀婷博聽到陳序的話,頗有大將之風的說:「只要你們技術ok,資金這一塊我們華威負責幫你們兜底。」
陳序哈哈大笑,「賀總爽快。」
……
……
三天後,星海科技跟中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關係。
隨即雙方共同成立了【中星電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星海技術+象徵性1萬rmb占據51%的股份,而微電子公司出資99999萬rmb占據49%的股份。
在公司籌備期間,陳序便帶領三十多名博士進行製備工藝的強化訓練。
這些博士都是中國光刻機領域的知名學者,也是星海科技及微電子公司選出來的種子選手。
光刻機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一系列的光源能量、形狀控制手段,將光束透射過畫著線路圖的掩模,經物鏡補償各種光學誤差,將線路圖成比例縮小後映射到矽片上,然後使用化學方法顯影,得到刻在矽片上的電路圖。
現在光源設備倒是在其次了,主要問題就是鏡頭和機械精度不夠,鏡片表面稍微有一點曲度不對或者鏡片裡的雜質產生衍射折射不對再聚焦後的圖像缺陷會成倍放大。
除了製備工藝等問題外,還有一個非常大的難題就是人才。
還拿鏡頭來說,德國蔡司的拋光工人,其祖孫三代都是負責這道工序,同一個鏡片,換成其他工人來打磨,精度會相差非常大!
國外專家就曾經說過:就算給我們全套的圖紙,我們也製造不出來相同品質的產品!
而這些對於之前的陳序來說也是幾乎無解。
想培養一個像蔡司那樣的拋光工人,根本不是錢的問題。
不過在植入生物計算機後,他想到了一個辦法,讓小白控制的機器人來打磨鏡片。
當然,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機器人在製作鏡片時,控制力以及速度是十分強悍的,100個德國蔡司的工人都比不上。
但是問題是,機器人本身的機械精度不夠,導致製作出來的鏡片跟小白預設的程序精度有偏差。
所以他用3d生物列印技術,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twm.888b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