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勝稱王了?」
趙侯無恤十一年(公元前478年)夏六月末,鄴城未央宮內,在接到黑衣送來的密報後,正在與群臣商討夏收事宜的趙無恤哈哈大笑起來,對眾人道:
「熊勝果然忍不住了,不過他的行徑在寡人看來,不過是沐猴而冠!」
猴子裝成人的樣子把頭髮洗乾淨,然後戴上帽子,竊據高位,一板一眼的做事,然而卻不改其畜生本質,更顯其滑稽可笑,虛有其表。趙侯這個比喻恰到好處,殿中的子貢等人不由也笑了起來。
其實趙無恤對於南方發生的事,一直了如指掌,因為經過十多年發展,趙國的信鴿的系統已經較為完善,徐、蔡、廣陵等邊境都有驛鴿站點,每逢邊境有警,或者楚國生變,信鴿便能一站站抵達鄴城,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遞到趙無恤手中。
這個秘密武器,信鴿的培育交給公治長等人,至於遍布趙國鴿驛,趙無恤則交給了眉間赤統領的特務組織「黑衣」來管理,如果說羽林侍衛是趙無恤握在手中的劍,那黑衣就是他藏在袖子裡的匕首。
這十多年來,黑衣在趙無恤的授意下,遍布各郡縣諸侯,編制了一個看不見的情報網,甚至有黑衣混入別國,做了他人幕僚將吏的,充當趙國間諜,所以各國消息來的特別快……
這種用間謀略是孫子所讚賞的,他曾經大發議論,說但凡兼併大戰,興兵十萬,征戰千里,百姓的耗費,國家的開支,每天都要花費千金,前後方動亂不安,戌卒疲備地在路上奔波,不能從事正常生產的有數十萬家。這樣相持數年,就是為了決勝於一旦。
故而情報就格外重要,敵國內部的情況是什麼,他們派誰掛帥出征,敵軍的路線和陣法又如何?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事先了解敵情,就一定要用間……
楚國根本沒有如趙國這般嚴密的戶籍制度,早就被趙國的間諜滲透成篩子了。為了收買人心起用士人,對於外來游士來者不拒的淮南更是如此。早在白公入郢主持變法時起,隨著一隻只白鴿飛入鄴城,楚國各方的一舉一動都在趙無恤眼皮子底下。
將這幾個月的情報分示殿內群臣後,趙無恤突然發問道:「汝等說說,趙之變法為何能成,楚之變法為何不能成功?」
……
殿內群臣,當以相邦張孟談為首,但他卻沒有第一時間作答,而是請對律令十分通曉的大理寺卿鄧析先說。
但經過上一次為趙侯背鍋的事後,對於喜怒無常讓人捉摸不透的趙侯,鄧析已經不敢什麼都往外說了,想了想後,小心地說道:「白公並非楚國令尹,變法無法徹行到底。君上說一不二,變法方能推行。」
「大理此言有道理。」
趙無恤點了點頭,在中國歷代王朝,能否實施改革,握有實權的最高統治者的態度至關重要,他們若無決心,缺少魄力,下面的人再積極也沒有用。白公固然勇銳,也有變法的決心,卻連令尹都不是,一旦變法受挫,他倒是想堅持,但楚國的令尹卻不敢冒險,這次變法草草收場的結局也就註定了……
但光是這樣還不夠,趙無恤目視張孟談,想聽聽他的看法。
對於人事更加重視的張孟談淡淡地說道:「白公之變,操之太急,打擊面太廣,以至於楚國貴人群起而攻之。」
「相邦此言甚是。」
趙無恤承認,白公勝的確是一個眼光獨到的人,他看出楚國的弊病是「大臣太重,縣公太眾,若此,則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貧國弱兵之道也。」於是便把趙國改革措施全盤挪動到楚國。當然,什麼這是為了楚國的鬼話,趙無恤是不信的,白公勝在趙國當了近十年的臣子,他是什麼人趙侯還不清楚?
刻薄、暴戾、少恩,熊勝的出身決定了他的性格,這就是一頭餵不熟的白眼狼,趙無恤因為沒法把握自己能操持他滿足他的野心,遂謹慎不用,讓他回楚國翻江倒海去。
因為在趙國呆過,見證了趙的強大,熊勝認為不改革只有死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twm.888b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