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氏前後張羅,又派人去請陸康赴宴。筆神閣 www.bishenge。com得知沈友在,陸康倒也沒推辭,慨然應允,不僅自己來了,還把高岱一起帶來了。高岱與盛憲是至交,沈直、盛氏都可以算是他的晚輩。陸康就更不用說了,他就是吳郡眼下士人的領袖,連高岱都要理讓三分,沈直更不敢放肆。
陸康來赴宴,自然不是為了吃一陣飯,他藉機和沈友交換了看法。
沈友把孫策的安排說了一遍,吳郡世家侵占土地的情況並不嚴重,但孫策清查此事並非只為報復,他的考慮更加深遠。中原大戰,江東安定,流民很快就會大量湧入吳郡、會稽,對糧食的需求會迅速增長。這時候如果有人想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孫策肯定會毫不猶豫的出手。
陸康和高岱表示贊同。他們都是讀書人,當然不會希望出現那樣的事,但他們也清楚,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他們一樣想,想藉機發財的人不在少數。孫策擔心的情況不僅可能出現,而且一定會出現。
「可是就算我們將土地交出去,也未必夠用啊。中原大亂,唯吳會有糧,只怕流民會蜂擁而來。徐州、豫州都是幾百萬人的大州,不用太多,一百萬人就能讓吳會不堪重負。」
「人口短時間內是負擔,長遠來看卻是寶藏。」
沈友早有準備,把孫策的方案說了一遍,又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吳會——尤其是吳郡——並不是沒有土地,而是水利設施不夠。以前是因為人口少,隨便開兩塊地,撒點種子就能溫飽,實在不行打打魚也能活,所以沒什麼壓力。現在人口多了,才開始講究精耕細作,疏浚水利,像他們這些從中原遷來的人都是這麼幹的,所以迅速積累了大量財富。
可是吳郡有多少土地被精耕細作了?吳郡十三縣,除了吳縣之外,其他的全都戶不滿萬,大片的土地或是沼澤,或是草田,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果能利用中原來的人口進行開墾,就算來百萬人也能養得起。孫策非常重視農學,他特地找了一個叫鮮于程的人在丹陽屯田,如果成功,將來可以將經驗推廣到吳郡。
這是個機會,用孫策的話說,也許只需要十年的時間就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人口翻番。
陸康和高岱聽得將信將疑,但他們只是懷疑能達到的效果,不懷疑孫策的誠意。孫策安排人在丹陽屯田的事,他們也聽說了,聽說還給那個叫鮮于程的人開出了相當於二千石的報酬,這件事可是在吳郡引起了軒然大波。
不過想想孫策讓步騭他們研究水戰史都能提供一百金,這也不算什麼了。水戰史只是一部書,寫成了也沒太大的參考意義,反倒是步騭得名,屯田卻是能養活無數人的大事,產出的糧食一年何止二千石。
他們一邊喝酒一邊議論孫策的事跡。有的事,他們覺得很不錯,比如振興郡學,興修水利,未雨綢繆,為隨時可能出現的流民準備糧食;有的事,他們覺得很荒唐,比如讓步騭著水戰史,比如讓馬超寫什麼騎戰史。馬超一個武夫,他能寫什麼史啊。趁著酒興,陸康還調侃了沈友幾句,說沈友喜歡兵法,將來也許可以寫一部兵書,把水戰史、騎戰史什麼的都編進去。
沈友毫不介意,和他們一起說笑,心裡卻有些暗自得意。這些人根本不知道孫策的良苦用心,他們還停留在儒術治國的層次上。兵法關係生死存亡,怎麼可能是小事?孫策不僅自己用兵有章法,而且用心調教麾下諸將,建講武堂培訓都伯、軍侯這樣的下層將領,才能屢次以少勝多。他能指揮五千人大敗許貢,那不是他的本事,而是這五千人訓練有素,隨便換一個人指揮都能擊敗許貢。
你們安心讀書吧,建功立業的機會給我。再過二十年,看你們還能不能笑得這麼開心。
——
孫策離開了吳郡,乘船南下,還沒到烏程,他就接到了郭暾送來的消息。
郭暾和向朗到達故鄣後,立刻巡視縣境,修繕城池。他們來得很及時,城剛剛修了一半,應太史慈之邀前往老虎山助陣的烏程宗帥嚴虎就率兵入境。他們沒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twm.888b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