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端倪
大司農,乃是九卿之一。
掌管租稅、錢穀、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
然而,隨著州郡主官的權柄日進增長,如今的大司農已然淪為只是負責這些物資的保管工作而已。職與權早就不相匹配,亦成為了清貴之職。
輕敵冒進、喪兵近萬精銳的李嚴,便是帶著此頭銜歸去了成都。
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以來,有功必賞、有罪必罰。
被左遷的李嚴對此處置沒有半點不甘。
若不是丞相看在他乃先帝劉備託孤重臣的份上,奪爵廢為民才是最輕的處置。本就是咎由自取,如今丞相留了情面,他還有什麼好怨言?
其他將領也不在意他是否有怨言。
以戰功或資歷論,大漢不乏比李嚴更高者。
彼能居高位,不過是因為東州士一脈人才凋零,先帝劉備為了平衡內部權柄而「矮子裡面拔將軍」罷了。
軍中給宿將談及他時,不會憐憫他從此背上一個「不知兵」之名。
而是替那些戰死的將士覺得不值。
如素來桀驁、口無遮攔的魏延,就私下罵了句:「我若捨得葬送萬餘精銳,彼逆魏區區桑園峽安能擋我大漢兵鋒乎!」
這句話也是所有將領的心聲。
反正,不管有沒有他,大漢的北伐還要繼續下去。
人們關心的當務之急,乃是如何收拾他戰敗的殘局,重新制定北伐的戰略。
鄭璞便是如此,被丞相私下召來回來了漢中郡面議。
在他之前,魏延、關興與姜維三人,都前後被丞相以私信問及,讓他們作書呈上各自的見解。
從此小細節上,諸多朝廷僚佐都心中隱隱有所悟:在丞相心中,他們的見解乃是拾疑補闕,唯有鄭璞方可坐論共計。
亦然是說,丞相將鄭璞定義為大漢的「謀主」了。
就如昔日先帝對法正的定位一樣。
對此,羨慕者有之,嫉妒者卻無有一人。
一來自然是此些年鄭璞為戰事所謀,幾乎稱為算無遺策。
另一,則是鄭璞在軍中有百戰不殆之名。
丞相便將之推到台前來,隱隱有淡化李嚴的戰敗、激勵將士對北伐信心的用意。
再者,所有人都知道了,薛永任職西平太守乃是鄭璞推舉的。
以無有私心的元從係為太守,兼顧其他三大派系的利益,這是所有人都喜聞樂見的結果。
是故,人們也不由猛然發現了,鄭璞的「卓爾不群」。
以他所展現的才學而論,如若沒有意外的話,他日成為朝廷重臣乃是必然。
而他身是益州士人、元從系的女婿、荊襄系的姻親之家、備受天子劉禪親近與信賴,且東州士慢慢融入荊襄系是一種必然.
舉大漢上下,還有何人不與他利弊兼沾?
能任職朝中僚佐之人,皆不是愚蠢之輩。
所以他們也得出了結論:此子,他日恐將繼承丞相之後也!
抑或者說,素來以不吝擢拔後輩著稱的丞相,早就將他視為後繼者之一了!
如今驟然露骨的為他造勢、樹立朝中威望,不過是因為李嚴戰敗而提前顯露出來了而已。
不然,如何去解釋他與元從系、荊襄系都牽扯上了呢?
沒有人願意相信,這僅僅是「巧合」。
更沒有人去質疑,事無巨細皆躬親的丞相,如果沒有暗中推動,這種牽扯到朝廷未來安穩的「巧合」竟會發生。
難怪前不久,朝廷錄榆中縣大敗夏侯儒之功時,丞相會力排眾議不升遷鄭璞的軍職,而是改從相府參軍遷為司馬。
大漢朝廷如今以丞相府決朝政,相府長史的職權相當於尚書僕射。
如尚書令陳震轉為衛尉後,並沒有再任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twm.888b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