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校條例,凡軍事大學戰死者,靈位準入忠魂祠,受天下香火,姓名鐫刻入英雄紀念碑,受天下膜拜,凡過軍事大學英雄紀念碑者,脫帽致意,三鞠躬方可離開,凡過忠魂祠者,文官下車,武官下馬,無論任何人,哪怕是皇帝,也不能例外。
軍事大學任何公開活動,都少不了對忠魂祠和英雄紀念碑的致敬環節,任何節日,祭祖在先,祭奠為國戰死的袍澤,也是必需的,絕對少不了,對於為國開疆拓土戰死的軍校學子,這是應該的。
當然,這一舉動在後來招致軍隊的意見,軍校學子為國戰死就是英雄,那麼其餘普通將士為國戰死就不是英雄了?軍功派將官和士兵對此表示強烈憤慨,於是為了平息他們的怒火,李二陛下下令建設大唐國家忠魂祠和國家英雄紀念碑,規模更大,設立在長安城,每一個進入長安城的人都要三鞠躬,脫帽致意,以示尊敬。
這樣一來,才確保了軍隊的安穩,事實上軍校裡面的忠魂祠和英雄紀念碑本來就是軍校私屬的,和國家沒什麼聯繫,但是普通士兵和軍功派將官認為這是對他們的輕視,所以大唐才設立了國家性質的忠魂祠和英雄紀念碑,使得占地廣大的忠魂祠和英雄紀念碑成為了長安城的象徵,長安城的保護神。
人們普遍認為,長安城的風調雨順安安穩穩,是這些忠魂在庇佑著,香火越來越旺盛。紀念意義更加具體化,直接使得軍人的地位提高。尤其是軍制改革之後,軍人的地位更高,在民間的名望相當優越。
這些都是後話,在李二陛下的命令之下,禮部把整個葬禮的流程確立下來了,然後立刻著手安排,把軍校學子們的葬禮弄得相當隆重,這不僅僅是對學子們的尊重。也是對把他們送入軍校為國征戰的父母們的尊重。
從蘇寧這裡得來的報告中李二陛下得知了四個獨生子戰死沙場,使得四個家庭斷子絕孫的慘劇,對於這件事情,李二陛下表示心情很沉重,斷子絕孫是一個家族最悽慘的下場,哪怕這個家族只有少少的三個人,也是個家族。就這樣絕了後,原本是可以成為將軍的優秀學子,就這樣戰死在了蜀中。
在得知戰死了四十個學子的消息的時候,李二陛下一陣心痛,這一千人代表著什麼,他明白。這一千人耗費了他多少心血,他也知道,這一千人人人都識字,對於軍隊而言是多麼寶貴的財富,他更清楚。所以損失一個人都是難以接受,更別說四十個了。那天晚上李二陛下就沒吃飯,一個人悶悶的躺在床上閉著眼睛,說了一段話……
「要說傷心,沒到那個程度,但是擔憂,是絕對有的,這些年輕人很多只有十幾二十歲,正是最美好的年華,就這樣丟了性命,其中還有四個獨生子,家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含辛茹苦把他養育大,就等著他養老送終開枝散葉,結果就戰隕沙場,一個家庭就這麼毀了,這還只是一個家庭,一場不是很大的戰爭。
這要是國戰,前隋三征高句麗的時候,那真的是戶戶飄白,每一戶都有戰死的男丁,每一戶都失去了親人,那是何等的痛苦啊,尤其是獨生子家庭,失去了孩子,老兩口拿什麼過活?還有什麼指望?是我的錯,都是我的錯……」
說完這些話,李二陛下就什麼也不說了,閉著眼睛,長孫皇后都沒辦法,就這樣,一夜無話。
但是傷心歸傷心,難過歸難過,對人才的重視程度,李二陛下不下於任何一個志在天下的英主,可日子還要過,國事照樣要處理,對於軍校的事情,他幾乎沒有時間去處理,一個月去露一次臉宣示自己的存在已經是極限了,直接處理軍校的事情會讓他累死,所以這些事情交給別人處理就好,可唯獨葬禮這個事情,他要親自過問。
不能讓那些父母寒心,也不能讓軍校學子寒心,人心是不能倒的,隋煬帝弄倒了大隋的人心,大隋就完蛋了,大唐不能走大隋的老路,人心最重要,所以作為皇帝,自己出面參與葬禮,就是對人心最好的補救。
貞觀七年二月二十,按照禮部官員的說法,適合辦喪事,李二陛下就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twm.888b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