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半個時辰過去,晏嬰、季札、孫憑與孔丘,都沒有能解答出慶忌的那一道數學題。
眼看著天色漸晚,日落西山,慶忌終於是搖搖頭,說出了正確答桉。
「最終答桉,是梨657個,果343個,梨之價803文,而果之價196文。」
「……」
聞言,晏嬰等四人都有些發懵,學堂當中的諸公子,也都一頭霧水。
季札好奇的詢問道:「這一答桉,不知大王是如何解答出來的?」
「二三子且看。」
慶忌輕笑一聲,旋即拿起一支粉筆,在黑板上解答。
這道數學題的公式,被慶忌在黑板上寫得密密麻麻。
值得一提的是,黑板與粉筆,也都是慶忌的首創。
跟現代的黑板、粉筆有所不同,不過效果是一樣的。
只見此刻黑板上已經被羅列出一大串的公式和文字——
梨每個價:11÷9=12/9(文)。
果每個價:4÷7=4/7(文)。
果的個數:
(12/9x1000-999)÷(12/9-4/7)=343(個)
梨的個數:
1000-343=657(個)
梨的總價:
12/9x657=803(文)
果的總價:
4/7x343=196(文)
「還有另一種解法。」
話音一落,慶忌又開始在黑板上,用粉筆寫著板書,羅列出一套數學公式。
解:設梨是x,果是y。
x+y=1000
11/9x+4/7y=999
解得:x=657;y=343
即梨是657個,錢是:657*11/9=803
果是343個,錢是:343*4/7=196
「……」
在場的人都為之懵逼。
這是什麼符號?
鬼畫符?
好為人師的慶忌,見到眾人都是一副不解的模樣,旋即屆時道:「這是一種數字,1、2、3、4、5、6、7、8、9、10,對應的是壹、貳、三、肆、伍、陸、柒、捌、久、拾。」
「對應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相對於過去的數字而言,這種新式數字,更為簡便,用於算數在合適不過。」
說著,慶忌還擦掉黑板上已經羅列出的數學公式,再一次在黑板上寫出相應的數字。
「這是加減乘除法,加號、減號、乘號、除號。」
「一加一等於二,一加二等於三。」
「三減一等於二。二乘以二等於四,反之,四除以二等於二……」
前世的阿拉伯數字,以及加減乘除法,甚至是簡化版的九九乘法表,都一一傳授給眾人。
這九九乘法表,其實之前就已經存在的。
著名的「庭燎求賢」典故中,齊恆公發布求賢令後,讓人在宮殿面前燃起火炬,準備隨時接見各地的賢才。
但,整整一年過去,卻沒有一個人前來應聘。
這時,有一個自稱精通九九算法的人,大膽拜見齊恆公……
這就是乘法口訣的前身——九九歌。
最初的九九歌是從「九九八十一」到「二二如四」止,共三十六句。
因為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春秋戰國時代不但發明了十進位制,還發明九九表。
作為西方文明古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twm.888bft.com/